会员服务

MEMBER SERVICES

嘉兴:实施首位战略 打造强劲增长极

TIME:2022-01-03


嘉兴港内,一艘又一艘载满集装箱的内河船舶慢慢驶离内河港池,经乍嘉苏航道转杭平申线,前往杭州东洲码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内,科研人员凝神聚气,探究未知的秘密;“幸福里”菜场内,嘉兴人开启热气腾腾的一天,享受充满烟火味的幸福生活;嘉善经开区内,塔吊林立,一个个高质量外资项目加快推进……

  这是嘉兴普通的一天,也是嘉兴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首位战略近三年来的一个生动截面。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要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嘉兴的首位战略,争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浙江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桥头堡,争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试验承载区。”市委书记张兵铿锵有力的话语,为嘉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三年来,嘉兴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增长极,全面打好枢纽嘉兴、创新嘉兴、品质嘉兴、开放嘉兴“四大会战”,实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平台)70个,总投资超8000亿元。

  回眸三年,我们惊喜地看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在嘉禾大地汇聚起磅礴的力量,激发起更为澎湃的浪潮。

  跨域一体化加速推进

  隔山不算远,隔水不为近。2020年12月28日上午,连接上海金山区与嘉善县的叶新公路-姚杨公路正式开通,将金山区枫泾镇至嘉善县姚庄镇的出行时间从30分钟缩短为3分钟。

  潮里泾港是姚庄和枫泾的界河,一直以来,界河两侧各有一条公路。向西望,是嘉善的姚杨公路;向东望,是上海的叶新公路。两条路都是东西走向,且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但因为这条河,中断了约4000米,没能连成通衢大道。

  姚杨公路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首个省界段项目备受关注,而全长311米的潮里泾大桥正是该项目中最大的桥梁。一桥飞架,打通了沪善新通道,也架起了长三角内深层次交流的桥梁。

  融入长三角,交通当先行。

  三年来,嘉兴以铁路、航空、海河联运“三大枢纽”为重点,全力推进通苏嘉甬、杭海城际、航空联运中心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轨道上的嘉兴”和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军民合用机场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通苏嘉甬铁路可研审批前置已完成,沪平盐城际铁路浙江段稳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等专项已完成,钱江通道北接线正式通车,苏台高速(一期)全线开工建设,京杭大运河改扩建、浙北高等级航道网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打通4条省际“断头路”,另有9条正加快打通;嘉兴港新开通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5条、近洋航线1条,进入全球百大港口行列。

  国家战略协调下,长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不再是“接通血管”,而是基于全局战略的“打通经脉”。

  规划一张图——

  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前不久,在编制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示范区又率先发布国内首个跨省域规划建设导则。

  “这个导则聚焦生态环境、城市设计、综合交通三大重点领域,实现‘一套标准管品质’,是示范区的又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规划一张图”经验正复制推广到毗邻区域,《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相继出台,跨区域多领域规划统筹正有序推进。

  民生一个码——

  物理界限消弭的同时,长三角居民的心理距离也随着公共服务同城化而拉近。

  前不久,嘉善人孔小敏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就医,从挂号看病到支付费用以及取药,医保电子凭证都可以一码通用,享受与在浙江就诊一样的待遇。今年5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率先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全领域免备案”,230余万参保人员在85家医疗机构拥有同城化就医结算福利。6月,青浦、吴江、嘉善更实现异地就医结算“一码通”,参保人员到75家定点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异地就诊,可直接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无需携卡即可结算。

  跳出示范区看全市。三年来,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突破110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18.76亿元;嘉兴与上海、杭州等地开展医疗、教育等合作项目394个,“名医到嘉”项目惠及嘉兴市民75万人次,为群众节约医疗费用近6亿元。此外,三年里嘉兴开通跨省毗邻公交线路19条,市民卡在长三角城市实现公交互通全覆盖。

  科创共同体精准发力

  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放眼中国经济版图,长三角不仅经济体量大、活跃程度高,也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对嘉兴有创新需求的各类企业来说,有一张券非常受欢迎,那就是“科技创新券”。

  凭借这张“科技创新券”,嘉兴企业可以到上海的科研机构购买检测服务,并享受到30%的补贴。截至目前,上海已有700多家科研机构可为嘉兴企业提供1.3万项技术创新服务。

  创新券如同一个缩影,映射着嘉兴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嘉兴的实践。

  三年间,嘉兴以G60科创走廊为纽带,实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深根计划”,推动嘉兴科技城、嘉善祥符荡科创绿谷等平台联动发展,集聚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370多个创新载体。

  如果说,这些是创新嘉兴的硬环境,那么嘉兴在创新的软环境营造方面亦是不遗余力。近年来,嘉兴持续打响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等引才品牌,在全省率先举办“人才日”活动并确立“嘉兴人才日”。如今,嘉兴已成功入选成为“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荣获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

  今天的嘉兴,如同一块强劲的磁石,吸引全球人才集聚。2020年,嘉兴在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强排名中列第22位,创新生态指数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列第8位、处于第一梯队。

  得益于资源要素和人才的自由流动,嘉兴在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正通过新兴产业强链补链、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紧密配合协同合作,带动新兴产业强势崛起。

  位于嘉善归谷智造小镇的浙江蓝怡医药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台台过敏原检测系统从生产线下线,被运往全国各大医院。该系统可以在10分钟左右时间内给出过敏原检测报告,填补了国产同类产品的空白。

  这样一款“高大上”的产品,就是上海与嘉兴共同孕育的果实。该公司总经理徐宇东告诉记者:“前期产品的研发主要是在上海和嘉善两地共同完成,但产品申报和生产都在嘉善。”

  今年三季度,嘉兴新兴产业表现亮眼,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203.6亿元、723.2亿元和35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29.2%和27.8%。

  高质量发展勇开新局

  今年年初获批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战略任务。

  大战略体现大视野,大格局需要大作为。

  9月22日,浙江省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进大会在嘉兴召开,提出聚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仅一个月后,嘉兴走进上海,举行2021上海·嘉兴城市推介会暨嘉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式发布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行动计划,明确以“13488”为主要内容的推进路径,全力推动嘉兴成为“链接全球、引领未来、别样风景”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魅力“金南翼”。

  推介会上,德马吉森精机中国首席运营官、德马吉森精机制造技术(平湖)有限公司主席Dr.Frank Beermann动情地说,“来嘉兴后,我看到这里不仅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而且各级领导的工作作风非常务实、高效、专业,投资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同时还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正是这些优势的多重叠加,让我们选择在嘉兴投资建设工厂。”

  Dr.Frank Beermann的一番深情告白,道出了众多投资者的心声。三年来,嘉兴先后引进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29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8个,总投资超亿美元产业项目158个,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居浙江省前三,获评央视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前20强;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3.18亿美元,列全省第二、长三角第五。

  一座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和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在嘉兴崛起。

  对外大开放,对内大提升。2018年11月,嘉兴启动实施中心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中心城区1641户困难居民彻底告别“筒子楼”“拎马桶”的生活,“城中村”全部清零。三年后的今天,嘉兴火车站、子城遗址公园、快速路一二期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城市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老城区综合改造整体推进,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提档升级,禾城文化复兴行动有序展开;融入上海的高铁新城、连接杭州的杭海新城等一批高能级城市平台的规划蓝图已然绘就,城市综合实力、人文魅力、宜居活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风起长三角,共创大未来。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也是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之年。嘉兴在落实国家战略中担当起更重要的角色,展现更积极的作为,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增长极“金名片”,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幅“工笔画”越描越精细、越绘越精彩。